認證證書五種狀態:有效、暫停、撤銷、注銷、過期
體系認證證書的狀態共分為五種:有效、暫停、撤銷、注銷、過期!但是有很多獲證的企業拿到證書后對這五種證書狀態并不了解,導致在后續的證書使用過程中因為忽略了證書的狀態給企業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證書的有效、暫停、撤銷、注銷、過期五種狀態!
“有效”狀態認證證書的有效期為三年,如果認監委官網上查詢到的證書狀態顯示為有效,則意味著證書可以正常使用,即企業初審后還沒到期監審,或企業三年內都按時配合年度監督審核,維持了證書的有效性。
“暫停”狀態在規定的時間內企業若未接受監督年審的,認證機構有權在認監委后臺對該證書進行暫停。暫停后,只能找原來的認證機構,繳納所欠的年度審核費后,通過流程申報、現場審核后,才能恢復證書的有效期。
“撤銷”狀態企業沒有按時進行年度監督審核,證書被機構暫停6個月后,證書會由暫停狀態變更為撤銷狀態;或者企業發生了較為嚴重的不能持續符合認證要求的情況,被機構做出撤銷認證證書的處理決定。撤銷狀態的認證證書無效,在撤銷登記日期起,一年時間內任何其他認證機構都無法在對此企業進行認證。此外,證書狀態一旦變更為撤銷,將無法恢復,只能按初審重新申請。一旦證書撤銷失效,需要再次使用證書,則需要按照初審的流程進行重新申請,對比監督審核,這種方式無論是在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經濟成本上,對企業來說,都是一種損失。而且如果認證證書被撤銷,企業就會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留下記錄。
“注銷”狀態在注銷登記日期起,一年時間內此企業都無法再向認證機構申請認證。
“過期”狀態如果證書顯示過期狀態,表明該認證證書已經超過了證書有效期(三年),屬于無效證書。企業可以聯系認證機構提出再認證申請,認證機構會安排審核老師來企業審核。企業做好外審前的準備,審核通過后,證書就可以恢復正常了。再認證申請需在證書到期前提出。